鄴城遺址
鄴城遺址位于河北省臨漳縣境內(nèi),地跨香菜營、倪辛莊、習文三鄉(xiāng),范圍約50平方公里。遺址由兩座相連的城址組成,分稱鄴北城和鄴南城。建安九年(204)曹操開始營建鄴城,后成為操之王都和曹魏王朝的五都之一。其后,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王朝均在此建都,前后經(jīng)歷三百余年,成為著名的六朝故都。鄴城遺址的全面勘探和發(fā)掘工作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組鄴城考古工作隊,由1983年開始,仍在繼續(xù)。
鄴北城的平面長方形,正方向,南北1700米,東西2450-2642米,有七座城門。城中央的南北大街,是全城的中軸線。這種規(guī)劃對其以后的都城規(guī)劃,產(chǎn)生重要影響。
鄴南城是繼承曹魏鄴城、北魏洛陽城布局的基礎上設計的全新都城,它的規(guī)制對隋唐都城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
鄴城朱明門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