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出在线播放p,嫖妓国产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隔壁老王,91天仙tv国产福利精品

    <s id="d9td6"></s>

    合肥市名勝古跡

    合肥市

    包公祠
    在合肥市包河公園香花墩。始建于明弘治年間(1488-1505);現(xiàn)存建筑為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1946年又修。香花墩曾是包拯讀書處。包拯(999-1062),廬州合肥人。祠周包河,生紅花藕,傳言藕內(nèi)無絲“無絲”乃包拯鐵面“無私”的諧音。祠旁有亭,亭內(nèi)有井名曰:廉泉,相傳為官不廉者不敢飲此泉水。

    包公墓園
    在合肥市內(nèi),包公祠東、包河南岸。全稱包孝肅公墓園。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占地21畝。墓室內(nèi)有包拯墓志銘和存放包拯遺骨的金絲楠木棺。北側(cè)附墓區(qū)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墓5座。

    逍遙津
    在合肥市東北隅、教弩臺以北。古為淝水上的渡口,有津橋可渡。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率10萬大軍攻合肥未下,軍還,為曹操守將張遼所襲,孫權退至此地,津橋已被拆除,孫權乘駿馬飛越淝水脫險。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即由此而來。內(nèi)有湖,廣百余畝。島上有張遼衣冠冢。建國后辟為公園。

    教弩臺
    在合肥市逍遙津公園旁。高5米,面積3700平方米?!逗戏士h志》記載,臺為東漢末曹操所筑,在此教強弩500人以御孫權水師,故名。臺上有井,水味甘美,四季不竭。井口石欄拙樸古老,欄上鐫刻“晉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字樣。臺中佛寺,始建于南朝蕭梁時期,初名鐵佛寺,唐時更名明教寺?,F(xiàn)有畝宇為太平天國遺民袁宏謨削發(fā)為僧后所建,為江淮名寺。

    三國合肥新城遺址
    在合肥市西15公里卅里崗鄉(xiāng)古城村南、雞鳴山東。三國魏青龍元年(233年),揚州都督、征東將軍滿寵為抵御孫吳軍所筑。吳主孫權曾親率10萬大軍圍攻此城,終未攻下。西晉淮南郡曾設治于此。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滅吳國后,廢此城。遺址南北長330米,東西寬210米,由十余個高土墩綿亙相連成長方形。

    長豐縣
    袁術墓
    在長豐縣水家湖鎮(zhèn)西北28公里、楊公廟鎮(zhèn)西南3公里。本地人俗稱古墓為孤堆,故稱“袁術孤堆”。袁術(?-199),東漢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袁紹弟。漢獻帝建安二年(197年),稱帝于壽春(今安徽壽縣),號“仲家”。建安四年,被曹操擊敗,據(jù)文獻記載,餓死于距“距壽春八十里”處。墓地原屬壽縣境,距壽縣城(即古壽春)40公里,與文獻記載相吻合。今墓尚在。

    戰(zhàn)國楚墓
    在長豐縣楊公鎮(zhèn)。在朱家集村南李三孤堆戰(zhàn)國楚王墓曾出土大量珍貴文物。

    新石器遺址
    在長豐縣西北部。

    肥東縣
    包氏宗祠
    在肥東縣解集鄉(xiāng)大包村。為北宋名臣包拯的家族祠堂,南距包拯出生地小李蠻村(原名小包村)僅2公里。始建于宋,現(xiàn)存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建筑。祠堂處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一般宗祠均大門朝南,唯該祠是大門朝北?,F(xiàn)存宗祠4進,青磚小瓦,正廳居中陳列有《包氏宗譜》、《包孝肅奏議》及包拯畫像。

    四頂山
    在肥東縣城南25公里、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因山有4峰,故名。登山遠眺,百里巢湖片片風帆。

    陳思王墓
    在肥東縣八斗嶺。即曹植紀念墓。因曹植曾封“陳王”,死后謚號“思”故名。墓雖年久失修,然墓冢仍高大巍峨,墓前還尚存清光緒年間(1875-1908)重刻的“魏陳思王曹公子建之墓”墓碑一塊。

    吳復墓石刻
    在肥東縣蕭圩鄉(xiāng)享堂任村。吳復(1321-1383),合肥人。元末隨朱元璋起義,屢建戰(zhàn)功,封安陸侯。后戰(zhàn)死,歸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諭葬。今享堂已毀,墓冢漸削平,但墓前石刻仍存?,F(xiàn)存石周有武士二人,吼、羊、馬、控馬人各一對,華表一對,龜石基座一。整個石雕群均為花崗巖石質(zhì),系用整石雕鑿而成。雕刻手法簡練、粗獷,形象準確,刻工精湛。具有元末明初石刻的特色。

    肥西縣
    三河太平軍城壘
    在肥西縣三河鎮(zhèn)。太平軍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為抗擊清軍所建。三河鎮(zhèn),古稱三河集。為水陸要沖。南通舒城,西接廬江,東達無為、巢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太平軍曾在此筑城一座,城長方形,東西約1000米,南北約300米,城墻高約7米。城外還筑炮壘9座。現(xiàn)城墻尚遺留150米左右。

    周公山
    在肥西縣焦婆鄉(xiāng)境內(nèi)。海拔183米。相傳三國東吳名將周瑜幼時在此讀書,后人為紀念周瑜,故以“周公”為山名。山東南部有周瑜洗硯池,池廣丈余。今周瑜廟已圮,洗硯池尚在,池水仍清澈可鑒。山麓有村,名蔣家灣,為周瑜幼年同窗蔣干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