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地方特產
南平市
- 建澤瀉
- 又名水瀉、芒芋、澤芝等。以個大、質堅、色黃白、粉性足者為佳。味甘,性寒。具利水、滲濕、泄熱之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匯瀉,淋濁等癥。主產于建甌、建陽、浦城等市縣。
- 閩北水仙
- 屬烏龍茶類。始產于百余年前閩北建陽縣水吉鄉(xiāng)大湖村一帶,現主產區(qū)建甌、建陽兩地。成品外形壯結勻整,尖端扭結,色澤砂綠油潤,中部近葉柄部分葉色暗綠并呈現白色斑點,俗有“晴蜓頭,青蛙腹”之稱;香氣濃郁芬芳,頗似蘭花香氣;滋味醇厚,入口濃厚之余有甘爽回味;湯色紅艷明亮,葉底柔軟紅邊明顯。
- 蛇干、蛇酒
- 孟中筍
- 武夷巖茶
- 油滴釉瓷
- 仿宋珍陶油滴天目
- 后坪筍干
- 石城土紙
- 寶珠百合花
- 孟中筍
- 以產自延平區(qū)茂地鎮(zhèn)寶珠村得名。
建甌市
- 閩北水仙
- 烏龍茶
- 吉陽建蓮
- 澤瀉
- 福茅酒
- 建甌板鴨
- 烏龍茶
- 其原料鴨選用背呈方磚形,肉細嫩、貯脂較少的良種麻鴨加工而成。其外形美觀,雙翅略展,尾羽微翹;皮面米黃,舒展滑潤;鴨肉切面平而緊密,呈玫瑰紅色;味道清甜鮮美,質嫩而脆,肥而不膩。食用時,以清水蒸全鴨,不需輔以其他佐料,若于鴨塊上加紅酒,則風味更佳。
- 木漆碗
- 宋北苑御茶
邵武市
- 使君子藥材
- 香菇、筍干
- 茶葉
- 西瓜
- 香菇、筍干
武夷山市
- 長角青蛙
- 武夷大紅袍
- 因春芽萌發(fā)時,嫩梢芽葉具呈紫紅,遠望色艷如火,若紅袍披樹,故名。產于武夷山區(qū)無心巖附近的九龍窠。成品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巖韻”特征,飲后齒頰留香,經久不退,沖泡9次尚不脫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譽為“武夷茶王”,歷代作為貢品。
- 武夷肉桂
- 又稱玉桂,產于武夷山大多名巖。成品外形條索緊結卷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具三節(jié)色,入口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清澈,葉底黃亮,紅點鮮明,有明顯的“巖韻”特征。
- 名茶“武夷巖茶”、“正山小種”紅茶
建陽區(qū)
- 白蓮
- 蘄蛇干
- 建陽黑瓜子
- 蘄蛇干
- 早在明代即有大面積種植。主要品種有大板、中板和小板。以大板品質最好,肉肥厚香脆,列為一等瓜籽。富含十幾種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
- 福建蓮子心
- 又名蓮蕊,主產于建陽一帶。以個大、色青綠、未經煮者為佳。味苦,性寒。具清心去熱、止血、澀精之功效,治心煩少眠,口舌生瘡,止血,遺精,高血壓等癥。
- 建窯黑釉瓷
- 該窯燒制的產品以盞類為主,故又稱建盞。由于釉色斑紋的不同,又分為多種品種。于黑釉中呈現黑藍色或淺棕色流紋,猶如兔毫者稱兔毫釉;于黑釉中隱有銀灰色小圓點,狀若水面油滴者稱油滴釉;于黑釉中有大小斑點相串,在陽光下隨角度變化而呈現五顏六色光亮閃爍者稱曜變釉。該瓷為傳統(tǒng)黑釉陶瓷中的名貴品種,宋代為生產鼎盛期,與當時定、鈞、哥等名窯產品齊名。造型精巧大方,口大底深,薄邊厚底,胎骨凝重,黑而潤澤,紋理清晰,富有典型的民族風格。
- 名茶“白牡丹”
(宋)建窯—曜變天目碗
松溪縣
- 百年甘蔗
- 大理石仿古家具
光澤縣
- 蘄蛇干、蛇酒
- 連史紙
浦城縣
- 香料油
- 水煮筍
- 浦城薏苡仁
- 水煮筍
- 具顆粒純大、飽滿、色白、藥效強等特點。
- 浦城厚樸
- 產于富嶺及東南的水北、濠林、石陂等地。
- 蚌珠
政和縣
- 銀杏
- 木珠簾
- 熊山蛇藥
- 名茶“銀針白毫”、“白牡丹”
- 政和工夫
- 木珠簾
- 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產于福建北部,以政和縣為主產區(qū)。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主體,適當拼配由小葉種茶樹群體中選制的具有濃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紅茶。條索肥壯重實、勻齊,色澤烏黑油潤,毫芽顯露金黃色,頗為美觀;香氣濃郁芬芳,隱約之間頗似紫羅蘭香氣;湯色紅艷;滋味醇厚,既宜清飲,又宜摻和砂糖、牛奶調飲。
順昌縣
- 質優(yōu)毛邊紙
- 孟中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