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優(yōu)良天然牧場—有著名的皇城灘草場。
1954年析張掖、酒泉、高臺3縣各一部分地設置肅南裕固族自治區(qū)(縣級),以裕固族聚居地處古肅州之南得名。1970年屬張掖地區(qū)。
-
郵編:734400
區(qū)號:0936
裕固族婦女服飾。裕固族世代從事畜牧業(yè),游牧于戈壁草灘,其服飾具有游牧民族特色。女子穿大襟長袍,衣領高至耳根。袍子用綠、藍色布料制作,下擺開衩,袖口、領襟、袍側都飾有很寬的花邊。腰系綢布長帶,帶端垂于身后。戴“紅纓帽”。女帽的樣式因地區(qū)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明花地區(qū)的帽筒呈錐形,康樂地區(qū)的帽筒呈直筒形?!邦^面”和辮套使裕固族女子的服飾與眾不同。
裕固族女子服飾。該裕固族女子服飾極為華麗。長袍外套穿鮮艷的彩緞高領坎肩,兩條“頭面”垂至下擺處。
祁連山下的裕固人(1958年)
裕固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只有3900人,1954年實行自治。他們原來住在甘肅的張掖、酒泉一帶,后來遷到祁連山的北麓,過去他們一直游牧飄泊,人畜逐年減少,直到解放后才開始過著溫飽的生活。裕固人民住的是羊毛編織的帳房,飲食以糧食為主、肉類為輔。他們信仰喇嘛教,婦女長于勞動,有時超過男子,女子到了結婚年齡,由家長為她戴上頭面后,就有社交自由。多數女子招婿入贅,也有由父母作主出嫁。這幾年受到新婚姻法的影響,出嫁的也逐漸實行婚姻自主了。
裕固族自治縣縣長安官布什嘉(右第一人)訪問牧民。
供應站運來了大米和白面。
一向貧苦的哨那木吉,現(xiàn)在已有400多只羊了。
裕固人的牧場。
自治縣的首府紅灣寺。幾年前這里只有十來戶人家。
為新娘打扮。到達結婚年齡的裕固族女子,頭發(fā)梳成三條大辮,兩條掛在胸前,一條垂在胸后,上面綴著鑲有采珠、銀牌、珊瑚和貝殼的頭面。
裕固族少女留短發(fā),戴彩珠項鏈,胸前和背后掛著彩牌。
勤勞好客的裕固族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