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南寧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改邕州,因邕溪得名。天寶元年(742年)改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邕州,屬嶺南道。五代十國晉天福七年(942年)改誠州,先屬后晉,后屬后漢,未幾復邕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永寧郡,屬廣南西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永寧郡為邕州路。泰定元年(1324年)改南寧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1913年改南寧府為邕南道。1914年改邕南道為南寧道。1946年8月置南寧市,11月緩設。1950年2月復置。2002年12月23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寧地區(qū),將原南寧地區(qū)管轄的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和橫縣劃歸南寧市管轄。2004年9月15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消南寧市邕寧縣,設立南寧市邕寧區(qū),并調整市轄區(qū)的行政區(qū)劃。
-
郵編:530012
區(qū)號:0771
(民國)水碾水輪
(現(xiàn)代)水碾水輪。這種水碾結構較簡單,需要的水動力較小。
(民國)榨漿機,亦稱“糖車”。
用耙耕田的人(1953年)
廣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僮族主要的出產(chǎn)是水稻,他們的生產(chǎn)工具和技術都相當進步。他們自稱為“布萊伊”,意思是用耙耕田的人。
廣西桂西僮族自治區(qū)首屆各族人民代表會議于1952年12月6日在南寧市開幕。圖為代表們投票選舉自己的政府委員和主席。
僮族的婦女們。
勤勞的耕作,換來了豐盛的收獲。
一天的勞動完畢了,僮族人民唱著山歌從田里走回家去。
僮族人民把他們的財富—龍?zhí)兜貐^(qū)的木材與竹竿順著左江水流運輸?shù)礁鞯爻鍪邸?/p>
邕江冬泳(1978年)
邕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一條河流,經(jīng)過南寧市。南寧市屬亞熱帶地區(qū),一月份氣溫也只有攝氏十五度左右。毛主席一九五八年一月七日曾暢游邕江。
橫渡邕江勝利到達彼岸的紅小兵。
每年冬天,南寧市廣大人民群眾都積極參加邕江冬泳。
南寧(1978年)
南寧市區(qū)一角。
伊嶺巖洞。
巖洞入口處。
假日。
民族學院。這是為自治區(qū)各民族培養(yǎng)專業(yè)人材的一所高等學校。
南寧附近的西津水電站,供應南寧市和其它地區(qū)巨大的電源。
南寧市手扶拖拉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