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自治州名勝古跡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興義市
- 魯布革風(fēng)景區(qū)
- 貓貓洞
- 張口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 劉氏莊園
- 查氏宗祠碑
- “西南屏障”石刻
- 魯屯石牌坊
- 馬嶺河峽谷*
- 貓貓洞
-
在興義市境南盤江支流馬嶺河上。谷長74.8公里,谷寬50-150米,谷深120-280米,谷底均低于地面200米。多姿多采的“百畫、百瀑、百簾、百泉”奇觀,構(gòu)成了馬嶺河峽谷風(fēng)景名勝區(qū)?!鞍佼嫛?馬嶺河峽谷是從地面向下剖削深切的凹形河谷,河谷兩壁濃墨重彩,形似一幅幅掛壁畫,約110余幅?!鞍倨佟?景區(qū)有大小瀑布百條有余,其中馬嶺古橋到天星橋9.7公里段有瀑布56條。瀑高120-170米,瀑寬5-100米,百簾-景區(qū)有100多個鮮為人知的水簾洞。“百泉”-景區(qū)有名泉120余處。
馬嶺河峽谷風(fēng)光
望謨縣
- 平繞老屯
- 桑郎雙鼻洞
- 董萬洞
- 桑郎雙鼻洞
興仁市
- 交樂漢墓群
-
雨樟鎮(zhèn)交樂:交樂漢墓群,1987年在此發(fā)掘出土銅車馬、搖錢樹、瑪瑙、陶器、巴郡守丞鎏金銅印和巨王侯印等大批珍貴文物。
普安縣
- 銅鼓山古文化遺址
- 白沙烽火臺
- 青山清真寺
- 江西坡碧云寺
- 白沙烽火臺
冊亨縣
- 燕子洞
- 郭家洞
晴隆縣
- 蓮城鎮(zhèn)明代“天塹驚虹”碑
- 大廠鎮(zhèn)石膏晶洞
貞豐縣
- 清代“馬二元帥府”
- 文昌宮
- 明代定頭城
- 三岔河
- 文昌宮
安龍縣
- 十八先生墓
- 在安龍縣城北關(guān)馬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秋,唐王朱聿鍵政權(quán)宣告崩潰,丁魁楚、瞿式耜等擁立桂王朱由榔即帝位于廣東肇慶。次年一月改元永歷。在清軍的不斷進(jìn)攻下,小朝廷輾轉(zhuǎn)遷到貴州安隆。因有大西農(nóng)民軍做支柱,抗清形勢有所發(fā)展。秦王孫可望專橫跋扈,朱由榔遂于永歷六年(1652年)十一月定計詔李定國回師,保衛(wèi)安龍,不慎謀泄。永歷八年(1654年)三月,孫可望派心腹鄭國逮大學(xué)士吳貞毓等18人,誣以“欺君誤國,盜寶矯詔”罪,全部處死。遺骸叢葬于北關(guān)馬場。史稱“十八人之獄”。朱由榔移駐昆明后,對安龍死難諸人分別予以贈恤,并建廟勒碑,表曰“十八先生成仁處”。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始建十八先生專祠、虛舟和多節(jié)亭,爾后多次維修。
- 招堤
- 在安龍縣城北門。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總兵招國遴倡議修建,故名。堤用石筑,長300余米,高、寬約4米。像一條長虹橫亙于平展的田壩上。依地勢高低建山門牌樓、一覽亭、涵虛閣及袁公祠,廣植花木及護(hù)堤楊柳。山右石徑曲折,有半山亭。道光年間(1821-1850)知府張瑛修建,以攬招堤之勝。其子張之洞11歲時撰寫的《關(guān)山亭記》刊于亭中。附近玉屏山麓有明王墓。以石嵌成8方,每方刻龍鳳紋。葬永歷帝朱由榔第五、六、七,三子于此。沿堤過陂塘渠道有著名的淡水湖-以沖海,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四山環(huán)峙,碧波蕩漾。湖邊怪石如林。右側(cè)有深數(shù)十米的石龍門,門內(nèi)倒懸之鐘乳石,如人立,如獸蹲,如筍破土,如花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