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張家口市人物
- 董一元
- 宣府前衛(wèi)(今河北宣化)人。一奎弟,勇敢作戰(zhàn)如其兄,而智略超過兄。嘉靖時,戰(zhàn)土蠻、黑石炭。隆慶初,破敵棒槌崖。萬歷時,擊火洛赤于西川,戰(zhàn)功卓著。后廷議選帥,一元被選,引敵深入,擊斃伯毛兒,打傷把兔兒,把敵逐北七里,累遷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卒官。
- 董旸
- 一元父。明嘉靖中為宣府游擊將軍。俺答犯滴水崖,力戰(zhàn)死。
- 董一奎
- 一元兄,官都督僉事。歷鎮(zhèn)山西、延綏、寧夏三邊,以勇敢著稱。
- 江彬(?-1521)
- 宣府(治今河北宣化)人。初為蔚州衛(wèi)指揮僉事。明正德中,以大同游擊與“賊”戰(zhàn),被射三箭。帝見其傷痕,又見他善談兵,遂提升為都指揮僉事。后歷遷都督僉事,封平虜伯。提督十二團營,統(tǒng)兵數(shù)萬人,權傾一時。常引導武宗微服私行,四出巡游,擄掠婦女珍寶。帝死,大學士楊廷和用帝遺命,遣邊兵,罷威武團練營。復以太后旨把彬擒磔于市。
- 金國鳳(?-1639)
- 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崇禎中,以副總兵守松山,清以重兵來攻,歷四旬圍解。升代理都督僉事、都督同知。為寧遠團練總兵官。清兵復攻寧遠,親率數(shù)十人出戰(zhàn),矢盡力竭,與二子俱死。贈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
- 劉景平(1917-1980)
- 直隸宣化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內蒙古人民自衛(wèi)軍騎兵師政委、中共察哈爾盟工委書記。建國后,歷任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區(qū)委書記處書記。
- 魏子平(?-1186)
- 弘州(今河北陽原)人。初中進士,為五臺主簿,漸遷太府監(jiān)。金世宗即位,授戶部侍郎,協(xié)助仆散忠義伐宋。歷戶部尚書,參知政事。于朝政多有匡正。致仕。大定二十六年死。
- 楊伯通(?-1199)
- 弘州(今河北陽原)人。金世宗大定中,擢進士第,由尚書省令史升吏部主事,以廉正有才干授同知定武軍節(jié)度使事。章宗即位,遷戶部尚書。歷參知政事、尚書左丞,致仕。承安四年死。
- 楊惟中(1205-1259)
- 弘州(今河北陽原)人。二十歲時,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國。隨皇子闊出伐宋,攻克棗陽、光化、襄陽等地,得名士數(shù)十人,在燕都(今北京)建太極書院。后任中書令。歷乃馬貞氏稱制時期。憲宗蒙哥即位后,先后任河南道經(jīng)略司、陜右四川宣撫使。1259年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撫使。死于蔡州。
- 張文衡(?—1648)
- 遼東開平衛(wèi)(今河北赤城)人。初為明生員,后投靠皇太極,隸漢軍鑲黃旗。歷官秘書院副理事官、山東青州知府、淮安知府至甘肅巡撫。以計殺李自成部將趙應元,平青州。順治五年二月,米喇印叛亂時被殺。
- 谷鳳翔(1907-1989)
- 察哈爾龍關(今河北赤城)人。朝陽大學法學院畢業(yè)。曾任國民黨政府監(jiān)察委員、東北九省監(jiān)察使。到臺灣后,在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臺灣“司法行政部”部長,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是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常委。
- 張袞(339-410)
- 上谷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人。初為郡五官掾,魏道武帝用為左長史。助帝破劉顯、賀訥軍。參合陂之戰(zhàn),帝用其謀而勝。以功任奮武將軍,幽州刺史。封臨渭侯。以事貶為尚書令史。卒。后追謚文康公。
- 侯植
- 上谷(郡治今河北懷來東南)人。家居北海地三水,為州郡大族。魏末以家財募兵,從賀拔岳。積功為刺史,后隨孝武帝入關中。西魏初,賜姓侯伏侯氏。積戰(zhàn)功,又賜姓賀屯氏,為驃騎大將軍。北周初,封郡公。勸宇文護寬容泰舊將,為護所忌,憂死,謚節(jié)。
- 潘宗顏(?-1618)
- 保安衛(wèi)(今河北懷來)人。善詩賦,懂天文、兵法。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士。歷戶部郎中,升開原兵備僉事。四十六年,從馬林出師,與游擊竇永澄、守備江萬春、贊理通判董爾礪等同清兵力戰(zhàn),皆死。贈宗顏光祿卿,再贈大理卿,謚節(jié)愍。
- 馬森(?-1580)
- 懷安人。明嘉靖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南京戶部尚書。屢駁疑獄,與刑部尚書鄭曉、都御史周延稱為“三平”。隆慶初,改北部,有建言。萬歷三年(1575)因母老乞歸,后屢薦不起。八年卒。贈太子少保。
- 武士敏(1892-1941)
- 國民黨陸軍中將。河北懷安縣柴溝堡人??谷諓蹏鴮㈩I。早年參加同盟會和護國戰(zhàn)爭。后歷任國民第三軍騎兵旅旅長、楊虎城部團長、旅長,第九十八軍一六九師師長、第九十八軍軍長等職??箲?zhàn)期間,與八路軍合作,在太行山、中條山屢次重創(chuàng)日軍,功勛卓著。1941年在中條山反“掃蕩”戰(zhàn)斗中,浴血奮戰(zhàn),壯烈犧牲。
- 康世恩(1915-1995)
- 直隸懷安人。清華大學肄業(yè)。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曾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清華大學分隊分隊長??谷諔?zhàn)爭時期,任晉綏八分區(qū)專署專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雁門軍區(qū)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zhàn)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后,歷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北京石油管理總局局長,石油工業(yè)部副部長,燃料化學工業(yè)部第一副部長,石油化學工業(yè)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經(jīng)委主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委員會副主任,石油工業(yè)部部長。曾協(xié)助余秋里組織領導大慶等區(qū)的石油會戰(zhàn),為開拓與發(fā)展中國的石油工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
- 阮崇武(1933-)
- 懷安人。1957年畢業(yè)于蘇聯(lián)莫斯科汽車機械學院機械系?;貒?,歷任沈陽鑄造研究所室主任、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科協(xié)副秘書長、駐聯(lián)邦德國大使館參贊、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副市長、公安部部長、國家科委副主任、勞動部部長、中共海南省委書記、海南省省長。
- 張礪生(1888-1975)
- 直隸尚義人。北京大學肄業(yè)。1910年加入同盟會。后參加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斗爭,任中華民國眾議院第一屆議員。北伐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察熱招討使、豫東騎兵集團總指揮。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隨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察哈爾省自衛(wèi)軍軍長。后與南漢宸等在天津組織反法西斯大同盟??谷諔?zhàn)爭時期,任抗日察綏游擊軍軍長、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兼游擊總司令、晉察綏邊區(qū)挺進軍總司令。曾兩次赴延安謁見毛澤東??箲?zhàn)勝利后,任察哈爾省軍管區(qū)司令兼省政府委員。建國后,任國務院參事。
- 程輝(1114-1196)
- 蔚州靈仙(今河北蔚縣)人。金熙宗皇統(tǒng)中,擢進士第,由尚書省令史升左司都事。后為南京路轉運使,因南京(今灑南開封,金時為南京)宮殿失火,降為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1183),拜參知政事,敢于進言,無所隱藏,受世宗稱贊。后以老致仕。承安二年死,謚忠簡。
- 王振(?-1449)
- 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明代宦官。初為東宮侍從。明正統(tǒng)時,掌司禮監(jiān)。排擠輔臣三楊,迫害朝中正直官吏,大臣多稱之為“翁父”,英宗稱其為先生而不名。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進攻,邊塞告急,王振挾英宗倉促親征,至土木堡(河北懷來東),數(shù)十萬軍隊被圍,士兵饑渴疲勞,在蒙古騎兵攻擊下,全軍覆沒,王振亦死于敵軍之中,此役對明代國勢產(chǎn)生嚴重影響。
- 馬芳
- 蔚州(今河北蔚縣)人。十歲為北寇俘虜,使放牧。私自用曲木為弓,練射箭,俺答打獵,芳一箭射死虎。俺答乃授以良弓好馬,令侍左右。陽為之用,而暗中乘機逃歸。起行伍,累遷至左都督,總鎮(zhèn)宣府、大同。參加膳房堡、朔州等大小戰(zhàn)斗約百十次,身受數(shù)十傷,以小擊眾,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之冠。萬歷元年(1573),被彈劾行賄事,勒閑住。起僉書前軍都督府,復鎮(zhèn)宣府。七年,因病乞歸。又二年卒。
- 馬林
- 由父蔭累官大同參將。明萬歷二十年(1592),以制敵功,升副總兵。二十七年代理都督僉事,任遼東總兵官。好文學,能詩,善長書法,交游多名士,名聲大著。因事奪職。遼左用兵,詔故官從征,大敗而回,貶為事官,守開原。清兵破城,與副將于化龍等,皆戰(zhàn)死。贈都督同知。
- 馬炯
- 芳孫。明天啟中湖廣總兵官,協(xié)討貴州叛賊,從王三善至大方,數(shù)戰(zhàn)皆捷。不久大敗,三善自殺,炯潰敗歸。病死。
- 郝杰
- 蔚縣人。明嘉靖進士。授行人,升御史。隆慶元年(1567年)巡撫畿輔,疏請免除被寇掠地徭賦。曾論高拱非宰相器,為拱所嫉,請歸。拱罷,復官。不久以私議張居正逐拱非是,出為陜西副使,升山東左布政使。被彈劾,降遼東苑馬寺卿。萬歷十一年(1583年),擢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彈劾總兵李成梁冒功。不久升任兵部右侍郎,薊、遼、保定軍務總督,右都御史。議日本封貢不合帝意,徙南京戶部尚書,后任工部尚書。終兵部尚書。卒于官,贈太子少保。
- 魏象樞(1616-1687)
- 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清順治進士??滴蹰g任順天府尹、大理寺卿、戶部侍郎,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直言敢諫,多次疏請康熙帝崇尚理學,慎用藩司,清核錢糧,考核官吏,多被采納。后以病乞歸,康熙帝曾賜匾額“寒松堂”,遂自號寒松老人。卒謚敏果。
- 李周望(1668-1730)
- 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清康熙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
- 張?zhí)K(1901-1988)
- 直隸蔚縣人。1927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國文系。1928年后在教育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后任北平文化總同盟書記,冀西行政公署主任,晉察冀邊區(qū)政府黨團書記,冀察行署主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北岳行署主任。建國后,歷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主席,華北行政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華北局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 徐遠
- 廣寧石門(今河北涿鹿)人。少習吏事。隨郡太守附高歡。歡用為丞相騎兵參軍事,得歡信任。歷為郡守、刺史,為政寬和,待下有恩。后主天統(tǒng)時,位至開府儀同三司,衛(wèi)尉卿。武平初卒。
- 楊纂(505-571)
- 廣寧(郡治今河北涿鹿)人。精于騎射、勇猛過人。初從高歡,積戰(zhàn)功為武州刺史。怨賞薄,大統(tǒng)初,潛歸西魏,封侯。為大都督。數(shù)從宇文泰作戰(zhàn),臨戰(zhàn)勇敢爭先,賜姓莫胡盧氏。北周武帝天和時,位柱國大將軍,封隴東郡公,為華州刺史。質樸不識字,以誠信待部屬。卒于華州。
- 皮景和(521-575)
- 居廣寧石門(今河北涿鹿),初為高歡親信副都督。北齊初,積戰(zhàn)功遷通州刺史。武藝高超,又長于吏事。事數(shù)帝,累遷至領軍淮南,率軍赴援。懼戰(zhàn),使壽陽失陷,全軍退歸。遷尚書令,駐西兗州防陳軍。武定六年,病卒。
- 梁肅(?-1168)
- 奉圣州(今河北涿鹿)人。篤實好學,中進士,為平遙縣主簿,以廉正入為尚書省令史。大定年間,窩斡亂后,軍糧不足,梁肅受詔措置沿邊軍糧。下令北京、廣寧等鹽場,允許百姓用米換鹽,于是兵民皆得其利,又通檢東平,大名兩路的戶籍物力,稱其平允。歷大理卿、刑部尚書、參知政事,致仕。大定二十八年死,謚正憲。
- 呂復(1879-1955)
- 直隸保安(今河北涿鹿)人。字健秋。清末舉人。早年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1907年回國。曾任中國大學教授、副校長,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長,燕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法學院教授,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后,歷任察哈爾省、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第一屆政協(xié)副主席。是第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