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邵陽市名勝古跡
- 雙清亭
-
在邵陽市北雙清公園內(nèi)。亭建于宋。資、邵二水匯于其下,故名。歷經(jīng)整修,規(guī)模無變。純木結(jié)構(gòu),六角重檐,脊飾龍鳳。雕刻極精,繞以明廊,游人可憑欄遠(yuǎn)眺。清代魏源對雙清亭有詩句云“嶼扼雙流合,江涵一炯郭?!?/p>
- 水府廟
-
在邵陽市中河街資水與邵水匯合外。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主體建筑純木結(jié)構(gòu),重檐六角,脊吻作龍鳳飾。水府相傳即河神,據(jù)《寶慶府志》載,此處所祀為蕭英佑侯,原名蕭天任(1324-1405),江西人,傳說其死后十四年,明成祖派使出海赴西洋遇巨風(fēng)船翻,賴蕭天任英靈塔救,得免于難,明皇獲悉,詔封蕭為英右侯。
- 北塔
-
在邵陽市資水北。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高26米,基廣,底層可容百數(shù)十人,七級八角。
- 桃花洞
- 在邵陽市郊區(qū)城南鄉(xiāng)。
- 古召伯祠遺址
- 在邵陽市板橋鄉(xiāng)。
- 法相巖
-
在武岡市資江南岸。古木參天,石壁陡峭,多天然石灰?guī)r洞。洞外摩崖刻有南宋開禧三年(1207年)金剛經(jīng)偈語40字,隸書。宋樓鑰書“碧玉簪”三字,筆勢遒勁。洞口及石壁上明、清石刻甚多。
- 明城垣
-
在武岡市城關(guān),為千年古城,原城垣長近6公里,寬3.3米,高6.6米,由方形巨石砌成。今尚保留明代所建城垣530米及濟(jì)川、迎恩、清渠、慶成4門。名勝古跡除明城垣外,尚有文廟、武陵井和俗稱“五龍朝圣”之攀龍、潛龍、驤龍、猶龍、化龍等5座石墩橋。
- 木瓜橋
- 在武岡市鄧元泰鎮(zhèn)。
- 清建三元橋
- 在武岡市荊竹鋪鎮(zhèn)。
- 同保山
- 在武岡市新東鄉(xiāng)。
- 南明兵部尚書傅作霖墓
- 在武岡市新東鄉(xiāng)迎春亭。
- 明朱王后裔順王、簡王、靖王墓
- 在武岡市新東鄉(xiāng)。
- 后漢都梁侯國都城故址
- 在武岡市新東鄉(xiāng)。
- 凌云塔
- 在武岡市新東鄉(xiāng)迎春亭。
- 黃埔軍校第二分校舊址
- 在武岡市法相巖鄉(xiāng)王木沖。
- 明建高橋
- 在武岡市獨(dú)山鄉(xiāng)。
- 明曹一夔墓
- 在武岡市獨(dú)山鄉(xiāng)。
- 石羊橋
- 在武岡市石羊橋村。
- 攔馬江摩崖
- 在武岡市石羊橋村。
- 清建屈原畬遺址
- 在武岡市朱溪鄉(xiāng)。
- 古戰(zhàn)場
- 在武岡市大炮臺(tái)商貿(mào)開發(fā)區(qū)。
- 賀金聲墓
-
在邵東市城西南2.5公里巒山嶺斜坡上。封土不大,墓前立石碑,高85厘米,寬48厘米,中楷書“賀公金聲墓”,右側(cè)有一小冢,據(jù)說為埋瘞賀金聲就義時(shí)所著血衣。墓下方,有當(dāng)?shù)厝罕娔冀ǖ撵舳潱皸澮褮?,后棟面?5米,進(jìn)寬7.5米,三開間,明間龕堂上原有賀金聲坐像。賀金聲(1853-1902),邵陽人。響應(yīng)義和團(tuán)運(yùn)動(dòng),在本地舉“大漢佑民滅洋軍”義旗,聲震南方數(shù)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害。
- 漢昭陽侯城遺址
- 在邵東市黃陂橋鄉(xiāng)。
- 唐建蓮荷山庵堂
- 在邵東市。
- 清建佘湖山庵堂
- 在邵東市佘田橋鎮(zhèn)。
- 資東書院
- 在邵東市黑田鋪。
- 古奇洞
- 在邵東市雙鳳鄉(xiāng)。
- 金龍洞
- 在邵東市雙鳳鄉(xiāng)。
- 楊橋書院
- 在邵東市江山町村。
- 雙壁巖
- 在洞口縣城關(guān)鎮(zhèn)。
- 文昌塔
- 在洞口縣城關(guān)鎮(zhèn)。
- 回龍洲
- 在洞口縣城關(guān)鎮(zhèn)。
- 鳳凰半江水庫
- 在洞口縣毓蘭鎮(zhèn)。
- 清建貞節(jié)牌坊
- 在洞口縣山門鎮(zhèn)。
- 明建水南橋
- 在洞口縣高沙鎮(zhèn)。
- 金塘楊氏宗祠
- 在洞口縣樹林鄉(xiāng)。
- 楊林寺
- 在洞口縣楊林鄉(xiāng)。
- 鵝峰嶺
- 在洞口縣楊林鄉(xiāng)。
- 張氏宗祠
- 在洞口縣巖山鄉(xiāng)。
- 石質(zhì)節(jié)孝坊
- 在洞口縣西中鄉(xiāng)。
- 清建青云塔
- 在洞口縣木瓜鄉(xiāng)。
- 白云巖
- 在新邵縣。
- 文仙山
- 在新邵縣五湖廟。
- 岳平頂
- 在新邵縣。
- 白水洞
- 在新邵縣。
- 賽雙清
- 在新邵縣釀溪鎮(zhèn)。
- 六鵝洞瀑布
- 在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xiāng)。
- 崀山#
-
在新寧縣境內(nèi)。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湖南著名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面積108平方公里,分五大景區(qū),百余處主要景點(diǎn)。這里地質(zhì)構(gòu)造獨(dú)特,丹霞地貌發(fā)育完整,扶夷江流經(jīng)全境,山、石、水組合緊湊。古人類石器時(shí)代遺址、古城址以及歷代賢宗祠、墓冢碑石等人文文化積淀豐富,名勝區(qū)內(nèi)有瑤、侗、壯少數(shù)民族雜居。崀山又有“動(dòng)植物寶庫”之稱。
- 八角寨
- 在新寧縣窯市鎮(zhèn)。
- 白面寨
- 在新寧縣窯市鎮(zhèn)。
- 笑巖
- 在新寧縣靖位鄉(xiāng)。
- 石牌坊
- 在新寧縣三渡水鄉(xiāng),俗有“三渡水牌坊甲天下”之美稱。
- 萬象山
- 在新寧縣白馬田鄉(xiāng)。
- 千秋峰
- 在新寧縣安山鄉(xiāng)。
- 游龜嶺
- 在新寧縣碧田鄉(xiāng)。
- 貓兒山
- 在新寧縣碧田鄉(xiāng)。
- 五朵蓮花
- 在新寧縣碧田鄉(xiāng)。
- 南宋芙蓉峰石刻
- 在邵陽縣塘田市鎮(zhèn)。
- 清建塘田橋亭
- 在邵縣縣塘田市鎮(zhèn)。
- 清建江東橋亭
- 在邵陽縣長樂鄉(xiāng)。
- 西漢夫夷侯國遺址
- 在邵陽縣梅州村。
- 高洲溫泉
- 在隆回縣。
- 羅洪瀑布
- 在隆回縣。
- 天龍山南岳廟遺址
- 在隆回縣橫板橋。
- 司門八景
-
在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分別為衙桂飄香、高閣觀、月臺(tái)秋夜、向陽春色、古寺鐘聲、巷口飛種、松林聽響、六一清風(fēng)。
- 清設(shè)隆中書院
- 在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
- 向陽書院
- 在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
- 碧云巖
- 在隆回縣塘市鄉(xiāng)。
- 巖口溶洞
- 在隆回縣巖口鄉(xiāng),景點(diǎn)近50處。
- 漢墓群
- 在隆回縣桃花坪鄉(xiāng)紫陽渡。
- 望云山
- 在隆回縣鳥樹下鄉(xiāng)。
- 明長鄄巡檢司遺址
- 在隆回縣長鄄鄉(xiāng)。
- 魏源故居
-
在隆回縣學(xué)堂灣。建于清嘉慶年間,系長方形四合院,坐西朝東,兩正三橫,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環(huán)土石墻。
- 辛亥革命元?jiǎng)鬃T人鳳故宅
- 在隆回縣鴨田鄉(xiāng)塘灣里。
- 宋代群庵
- 在隆回縣顏公鄉(xiāng)望云山。
- 羅洪八景
-
在隆回縣羅洪鄉(xiāng),即沙坪丹楓、紅崖飛瀑、犀潭望月、巒寨遺城、仙巖曉日、霧露螺途、云山積雪、塘沖斷塔。
- 羅洪貞節(jié)牌坊
- 在隆回縣羅洪鄉(xiāng)。
- 宋建公婆石塔
- 在隆回縣侯田鄉(xiāng)。
- 白云洞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
- 白水洞瀑布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
- 孔圣廟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
- 金塔林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茅坪鎮(zhèn)。
- 清風(fēng)洞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茅平鎮(zhèn)。
- 羅漢橋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市。
- 古馬橋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市。
- 獅子巖石刻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巖市。
- 龍須巖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大古鄉(xiāng)。內(nèi)有一鼓形巨石,傳擊之有聲。
- 碧云洞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白云洞鄉(xiāng)。
- 白旗巖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冷水坪。
- 吞官石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冷水坪。
- 青獅洞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冷水坪。
- 金竹掃墳臺(tái)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冷水坪。
- 明“靈應(yīng)觀”石壁詩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水東村。
- 清代石雕“漢白玉石馬”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金紫鄉(xiāng)。
- 侗族鼓樓
- 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巖寨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