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湘西自治州名勝古跡
- 德夯景區(qū)
-
在吉首市西郊24公里。面積580平方公里。是閃爍在湘西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一顆璀璨的明珠。德夯,為苗語,意為“美麗的峽谷”。一年四季,溪流縱橫,瀑布飛瀉,有大小瀑布12條,其中高達(dá)190米以上的有10條,最高的流沙瀑布高達(dá)216米。在這些自然景觀中,有400米深的玉泉門峽谷,有500多米高的盤古峰,有人跡未至的原始次森林,有千奇百怪、鬼斧神工的地下宮殿堂樂溶洞。此外,還有被稱為中國公路奇觀的湘川公路—矮寨坡“天險(xiǎn)”。

- 矮寨
-
在吉首市矮寨鄉(xiāng)。此處叢山峻嶺。20世紀(jì)30年代所修筑的湘川公路穿越矮寨天險(xiǎn),其設(shè)計(jì)之巧妙為世人所稱道。乘車沿盤旋而上,如登云天,層層景色妙不可言。山腰有天橋橫跨兩山之間,在壁絕懸崖之處,辟一段“8”字形路段,將人和車引渡過去。山腰立有白石紀(jì)念塔,以紀(jì)念為修筑此路而獻(xiàn)身的員工。

- 商代遺址
- 在吉首市大田灣。
- 伏波宮
- 在吉首市峒河。
- 沅溪書院
- 在吉首市峒河。
- 古渡口
- 在吉首市峒河。
- 天星庵
- 在吉首市乾州。
- 清建東門石城
- 在吉首市河溪鎮(zhèn)。
- 望江坳寶龍寺
- 在吉首市吉首鄉(xiāng)。
- 白塔洞
- 在吉首市萬溶江鄉(xiāng)。
- 九龍溝塔
- 在吉首市社塘坡鄉(xiāng)。
- 橋六寨
- 在吉首市白巖鄉(xiāng),有暗水浮寨風(fēng)景和“天池盡含”、“奇石千秋”等景觀。
- 戰(zhàn)國墓葬遺址
- 在古丈縣河西鎮(zhèn)。
- 棲鳳湖
- 在古丈縣羅依溪鎮(zhèn)。
- 諸天山
- 在古丈縣野竹鄉(xiāng)。
- 穿洞
- 在古丈縣河蓬鄉(xiāng)。
- 五代吳著廳遺址
- 在龍山縣洛塔鄉(xiāng)。
- 南岳宮
- 在龍山縣民安鎮(zhèn)。
- 太平山
- 在龍山縣桶車鄉(xiāng)。
- 龍骨洞
- 在龍山縣洗洛鄉(xiāng)馬鞍山。
- 天馬山
- 在龍山縣烏鴉鄉(xiāng)。
- 燕子洞
- 在龍山縣八面鄉(xiāng)。
- 火巖洞
- 在龍山縣火巖鄉(xiāng)。
- 皮渡河
- 在龍山縣火巖鄉(xiāng)。
- 不二門
-
在永順縣城南1.5公里猛峒河岸。方圓約4平方公里。這里有宛似斧斫神劈的“不二門”,貌似大佛的觀音巖,怪石林立的八陣圖,壁石如齋的萬卷書巖,嵐霧束腰七級(jí)青石培英塔,四季可浴的溫泉等風(fēng)景點(diǎn)。石壁上歷代文人題詠、詩詞鐫刻百余處。觀音巖前后,環(huán)繞具有明清風(fēng)格的地藏庵、嵩山堂、水府閣等建筑物。
- 老司城
-
在永順縣城東15公里。又稱舊司城。群山環(huán)抱,溪水瀠繞,林木參天,為歷代土家族土司王治所。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彭師晏筑下溪城于會(huì)溪坪,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彭福石遷建于華蓋山,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城始廢。古城遺址附近有觀音閣、祖師殿等古代建筑和從元至清歷代土家族官吏古墓群。古代土司王的風(fēng)洞、涼洞和城內(nèi)極富民族特色的街道,已向游人開放。
- 祖師殿
-
在永順縣老司城東南1公里的山腰間。西向,臨溪,是土家族現(xiàn)存最早古代建筑,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明代重建,主要建筑為正殿、后殿和玉皇閣。祖師殿為明嘉靖時(shí)(1522-1566)永順宣慰使彭翼南建。
-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huì)舊址
-
在永順縣城東北39公里的塔臥。1934年12月,賀龍、任弼時(shí)、蕭克、關(guān)向應(yīng)等率領(lǐng)紅二方面軍粉碎了國民黨反動(dòng)派“圍剿”后,在此建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huì)。許多革命標(biāo)語至今仍清晰注目,當(dāng)年指戰(zhàn)員使用過的武器、軍事地圖、通訊工具等實(shí)物資料在舊址陳列展出。
- 溪州銅柱*
-
在永順縣王村花果山上,并建有保護(hù)亭。銅柱是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一次戰(zhàn)后的罷兵盟約。柱高4米,重2500公斤,中空八面體,柱上銘刻《復(fù)溪州銅柱記》,2000多字,楷書,字體秀麗,是研究我國民族關(guān)系的重要實(shí)物史料。
- 蘭花洞
-
在永順縣保平境內(nèi),屬湘西猛洞河旅游區(qū)。距著名古鎮(zhèn)王村15公里。它是王村瀑布水流的源頭。中心洞口上一上寬下窄的大天坑,底面有7.8畝。天坑四壁陡峭,樹木茂密。里面有“出水洞”和“落水洞”,兩洞之間有涓涓流水相連。出水洞流出的水注入落水洞潭內(nèi),形成一道5米高的小瀑布;地面上亦有一溪注入落水洞,形成高30米的大瀑布。洞口大廳面積1萬平方米,有山有水有巨大鐘乳石構(gòu)成的“地下城”。地下城內(nèi)“高樓”林立,高達(dá)20多米。

- 黃絲橋古城
-
在鳳凰縣阿拉營鎮(zhèn),距縣城25公里。始建于唐,初名渭陽城,后名鳳凰營,為清軍駐地?,F(xiàn)城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筑。咸豐九年(1859年)曾進(jìn)行維修。城用青石塊砌成,城周1500米,高5.6米,上有箭垛300個(gè),開東、西、北三個(gè)城門,南城門為一實(shí)門,四門上均建城樓。城內(nèi)尚居有苗、漢數(shù)十戶人家。是湖南省內(nèi)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
- 沈從文故居
-
在鳳凰縣城關(guān)鎮(zhèn)。沈從文幼年時(shí)居此。故居為一清末民初的木構(gòu)架房舍,面闊3間,進(jìn)深2間。明間正墻懸沈從文畫像,右側(cè)為臥室、書房。門窗雕飾甚精。故居的另一側(cè)仍由沈氏家人居住。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文學(xué)家。

- 唐渭陽縣城遺址
- 在鳳凰縣阿拉營鎮(zhèn)。
- “三潭書院”
- 在鳳凰縣吉信鎮(zhèn)。
- 浦市新石器遺址
- 在瀘溪縣浦市鎮(zhèn)。
- 江東寺
- 在瀘溪縣浦市鎮(zhèn)。
- 漢遷陵縣故城遺址
- 在保靖縣乳相巖。
- 唐洛甫縣城遺址
- 在保靖縣大妥鄉(xiāng)。
- 石欄桿
- 在花垣縣。
- 仙人橋
- 在花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