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網(wǎng)
淮安市名勝古跡
- 文通塔
-
在勺湖公園內(nèi)。始建于東晉大興二年(319年),重建于唐景龍二年(708年)。原為木塔,現(xiàn)存磚塔為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改建,后又多次重修。七層八角形。塔高約23米,塔身呈拋物線形狀。
- 鎮(zhèn)淮樓
-
在舊城中央。始建于宋代,原是鎮(zhèn)江都統(tǒng)司的酒樓,明為譙樓(即鼓樓),后因淮河經(jīng)常泛濫,改稱鎮(zhèn)淮樓。歷代經(jīng)多次修建,現(xiàn)存建筑是清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坐北朝南,底座筑磚臺,臺正中是拱形門洞,宛似城門。磚臺長26米余、寬約14米,高約8米。臺上四周圍以欄桿。磚臺中央是二層木結構高樓,面闊3間,屋頂重檐九脊式。
- 韓侯祠
-
在鎮(zhèn)淮樓東約200多米處。韓侯祠是紀念漢初軍事家韓信的祠。祠始建年代不詳,但唐代已有詩文記述韓侯祠。祠坐北朝南,東西寬約23米,南北長約130米。前為大門,門上掛“漢韓侯祠”匾額;中殿是穿堂。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內(nèi)設神臺,帷幕佛龕,韓信坐像置于龕中。主殿后有一座3間兩層樓房,樓前有株大銀杏,兩側各有蝴蝶廳一個,樓后是小花園。后殿殿門外兩側掛著一幅對聯(lián):“奠數(shù)千里長淮,神留桑梓;開四百年帝業(yè),功冠蕭曹”。
- 周恩來紀念館
-
在區(qū)北桃花垠。1990年3月動工,1991年8月竣工,1992年1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建筑面積為3265平方米,分主館和附館兩部分。樓總高26米,共3層。底層為展覽廳。二層為紀念廳。頂層為觀景平臺,在上可遠眺淮安古城面貌。
- 梁紅玉祠
-
在新城北辰坊。梁紅玉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妻。曾在江蘇鎮(zhèn)江金山擊鼓助戰(zhàn)抗擊金兵,后隨韓世忠率部進駐淮安,在淮安城北1里多筑新城抗擊金兵。后人在此為之塑像建廟。因她排行第七,俗稱“七奶奶廟”。祠為3間,內(nèi)有梁紅玉戎裝佩劍的泥塑,三面圍墻,中間一庭院,南面大門和石鼓一對。祠幾經(jīng)興廢,1982年重建。
- 關天培祠墓
-
在區(qū)東周家莊東南。關天培(1781-1841),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41年2月英軍進攻虎門時,他在靖遠炮臺率孤軍奮戰(zhàn),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他的親隨孫長慶將其遺骸護送回淮安埋葬,并在縣城東街建立祠堂以祀之。堂前兩側懸掛有林則徐撰寫的挽聯(lián)。
- 吳承恩故居
-
在區(qū)北河下鎮(zhèn)打銅巷。吳承恩(約1500-約1582),山陽(今淮安)人。明小說家。在科舉中屢遭挫折,40歲時才補貢生,60歲被朝廷派到浙江任長興縣丞,不到二年,竟含冤下獄,出獄后雖有“荊府紀善之補”,也未到任,在家鄉(xiāng)專心著述。吳承恩因后嗣無人,解放初整個建筑和匾額均毀。1982年,為紀念吳承恩逝世400周年,淮安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建造。
- 鄭文英墓
-
在王營鎮(zhèn)東、廢黃河北岸,淮陰至漣水和淮陰至沭陽兩公路的交叉點。鄭文英是古琉球國使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來我國,在赴北京途中病逝葬此。墓前有墓碑2塊。一塊在地上,系1936年重立,碑高1.14米,寬0.58米,碑文正中書“琉球國朝京都通事諱文英鄭公之墓”,上款“公于乾隆五十八年使來,十一月十四日道卒葬”。另一塊原埋在土內(nèi),現(xiàn)已挖出,是原碑。碑高0.37米,寬0.12米。碑上刻“琉球國北京大通事大嶺親云上鄭文英之墓”。碑文與《王家營志》所記載吻合。此墓1979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 韓侯故里
- 在碼頭鎮(zhèn)。
- 胯下橋
- 在碼頭鎮(zhèn)。
- 漂母墓
- 在碼頭鎮(zhèn)。
- 惠濟祠
- 在碼頭鎮(zhèn)。
- 乾隆道光御題碑
- 在高堰鄉(xiāng)。
- 三里墩西漢古墓遺址
- 在漣水縣淺集鄉(xiāng)劉橋村。
- 笪巷古遺址
- 在漣水縣。
- 月塔
- 在漣水縣唐集。
- 嵇安墓
- 在漣水縣南集鄉(xiāng)。
- 米公(米芾)洗墨池
- 在漣水縣漣城鎮(zhèn)。
- 鐵牛
- 在洪澤區(qū)洪澤湖邊。
- “越城石碑”
-
在洪澤區(qū)越城村。系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冬立。碑尚存。有大量出土漢磚、漢瓦、漢井、陶器等。
- 船塢遺址
- 在洪澤區(qū)周橋村大堤東。
- 磨臍墩西周遺址
- 在金湖縣。
- 鬼神壇春秋戰(zhàn)國遺址
- 在金湖縣。
- 堯帝誕生地
-
中華民族的祖先、五帝之一的堯帝,誕生在黎城鎮(zhèn)東南15公里的塔集鎮(zhèn)。
- 明祖陵*
-
在盱眙縣管鎮(zhèn)東南約8公里、洪澤湖濱。俗稱明代第一陵。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后,追尊其高祖為玄皇帝,曾祖為恒皇帝,祖父為?;实?,父為淳皇帝。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泗州城北楊家墩修建祖陵,葬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洪武二十年建享殿、配殿、石像生。改楊家墩為明祖陵?,F(xiàn)陵前尚保存的神道石刻有人牽馬1對、麒麟2對、獅子6對、華表1對、文官7對、武士1對,其他還有石柱礎30余個。
- 東陽城遺址
- 在盱眙縣東陽鄉(xiāng)。
- 古霸王城遺址
- 在盱眙縣十里營鄉(xiāng)傅莊村甘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