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名勝古跡
徐州市
- 云龍山
- 在徐州市南郊、和平路南。北面登山路口巨石上,有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莫與齊書“云龍山”大字石刻。海拔135米。長約3公里,連綿9節(jié),好像一條臥龍,因叫九節(jié)龍。相傳劉邦隱在山中,山上有一股云氣,形象似龍,呂后見云龍,便在山上找見劉邦。山頂平坦,有放鶴亭、飲鶴泉、碑廊等勝景。東麓有興化寺,西麓有大士巖院。北麓與市區(qū)連接,東望黃河故道像一條白帶。
- 云龍山石佛
- 在云龍山興化寺內(nèi)。石佛半身坐像,高約10米多。北魏晚期就山崖巨石雕鑿而成,當(dāng)時僅造佛頭,明建文四年(1402年)曾依山崖建造大殿,加以覆蓋。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添鑿佛身?,F(xiàn)大殿是明代火燒后重建。后檐墻高尺許僅用3塊,因此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傳說。在大石佛兩側(cè)巖壁上,還有北魏太和十年(486年)以及唐宋時的造像和題字。雕刻的形式有山峰、瀑布、洞文、巖竇等,各種各樣的大小佛像錯落布置其中。
- 放鶴亭
- 在云龍山頂。為宋代文人張?zhí)祗K建。張?zhí)祗K號云龍山人,博學(xué)而不想做官,住山下黃茅崗上,喂兩鶴,并在山上蓋一亭,叫放鶴亭。清晨登亭放鶴,晚上在亭招鶴。曾作放鶴招鶴歌。其友蘇軾在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十一月初特為他作《放鶴亭記》。放鶴亭歷經(jīng)改建,亭南有井一口,原名石佛井,深7丈多,因靠近放鶴亭,明天啟年間(1621-1627)改名飲鶴泉,并在井南邊豎立了“飲鶴泉”碑。
- 乾隆行宮
-
在徐州市云龍山北麓、和平路101號。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至徐州時的臨時宮宛。據(jù)道光《銅山區(qū)志》“云龍山行宮圖”所示,當(dāng)時的建筑規(guī)模很大?,F(xiàn)僅存大殿和一些附屬建筑。大殿單檐歇山琉璃瓦頂四梁八柱,原來還有彩畫,相當(dāng)華麗。
- 范增墓
- 在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宮后的土山上。范增(前277-前204),安徽桐城南人。后為項羽謀士,被尊為“亞父”。項羽聽信讒言,中了劉邦的離間計,他不得不告退回故鄉(xiāng),在路中病死。據(jù)傳西楚軍人非常敬重范增,將他葬此。
- 華佗墓
- 在徐州市彭城路華祖廟側(cè)。華佗(?-208),東漢名醫(yī),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后被曹操殺害于許昌。他死后各地立廟祭祀,但不知葬于何處。因華佗常來徐州行醫(yī),明永樂初年,徐州知州楊仲節(jié)取華祖廟內(nèi)之土代替衣冠建冢,并挖坑埋土筑墓。
- 項王廟
- 門首楹聯(lián)曰:“天意欲與劉,到此英雄難用武;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
- 張良廟
- 張良早年在博浪沙椎擊秦始皇失敗后,曾在徐州避難多時。稱徐州城東與白云山相連的一座山為子房山,山上有張良廟,廟中一副對聯(lián)曰:“前追齊尚父,后啟武鄉(xiāng)侯”。
- 荊山橋
- 在徐州市東北約10公里的荊山南面。橫跨原荊河上。荊河源于微山湖,荊山以下叫不老河,至邳州入京杭運河。原橋年久倒塌,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徐州人張膽出銀重建。橋長362丈(約1100米),寬1丈9尺(約6米)。乾隆十一年(1746年),因橋損壞進行了重修,這次將橋擴大,橋長為482丈(約1599米),大孔19個,小孔145個。為江蘇歷史上最大的一座聯(lián)拱石橋。同治年間(1862-1874),捻軍同清軍戰(zhàn)斗時,荊山橋遭受嚴(yán)重?fù)p壞?,F(xiàn)尚存北端一段,長約300米,寬6米。
- 獅子山漢兵馬俑坑
-
在徐州市東郊獅子山鄉(xiāng)獅子山西約200米的市磚瓦石采土坑內(nèi)。1984年12月發(fā)現(xiàn),由徐州博物館發(fā)掘。兵馬俑坑分步兵坑和車、騎兵坑兩部分,間距約125米。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后段前端有馬4匹、官吏俑1件、木質(zhì)車(已朽)1件,是這個部隊的指揮機構(gòu),其后為站式和跪式俑群。因坑?xùn)|端遭受破壞,殘存陶俑約500件;二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后段因后端遭受破壞,殘存474件,以跪座式俑為主。三號坑尚未發(fā)掘。四號坑存俑僅十余件,且多破壞。徐州獅子山漢兵馬俑坑主人,據(jù)初步推測當(dāng)為漢代分封到徐州的某一代楚王。
獅子山楚王墓西側(cè)陪葬兵馬俑坑,墓主為公元前154年入葬的第三代楚王劉戊。
西漢陶武士俑,1984年出土,高42厘米。
玉龍佩,高17.1厘米。
玉杯—高11.6厘米,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豹—長23.5厘米,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邳州市
- 劉林古文化遺址
- 在邳州市。
- 大墩子古文化遺址
- 在邳州市。
彩陶器座
- 燕子埠漢畫像石墓
- 在邳州市。
- 洞石溝
- 在邳州市。
- 寨山摩崖題字
- 在邳州市燕子埠鄉(xiāng)。題字記載清康熙七年(1868年)郯城大地震情況。
- 東漢彭城相繆宇墓
- 在邳州市燕子埠鄉(xiāng)青龍山東麓。
- 72座全神廟古跡
- 在邳州市泇口鄉(xiāng)。
- 三國曹操“議事堂”
- 在邳州市議堂鄉(xiāng)南議堂村。
- 北魏建古剎石屋寺
- 在邳州市陸井鄉(xiāng)西南。
- 崮子漢墓
- 在邳州市陸井鄉(xiāng)。
- 白山泉
- 在邳州市陸井鄉(xiāng)。
- 劉林遺址
- 在邳州市戴莊鄉(xiāng)。
- 皇埠嶺古戰(zhàn)場
- 在邳州市鄒莊鎮(zhèn)。
- 唐代兵工廠
- 在邳州市鄒莊鎮(zhèn)。
- 金爐底遺址
- 在邳州市鄒莊鎮(zhèn)。
- 文廟
- 在邳州市邳城鎮(zhèn)。
- 七里洞
- 在邳州市邳城鎮(zhèn)。
- 唐槐
- 在邳州市宿羊山西街。
- 瑞香寺遺址
- 在邳州市宿羊山鎮(zhèn)北。
- 關(guān)帝廟
- 在邳州市土山鎮(zhèn)。
- 馬跡亭
- 在邳州市土山鎮(zhèn)。
新沂市
- 馬陵山
- 在新沂市馬陵山鄉(xiāng)。
- 老虎窩
- 在新沂市馬陵山。
- 仙人橋
- 在新沂市馬陵山。
- 仙人洞
- 在新沂市馬陵山。
- 乾隆行宮
- 在新沂市。
- 鐘吾國都城址
- 在新沂市。
銅山區(qū)
- 楚王山漢墓群
- 在銅山區(qū)夾河鄉(xiāng)。
- 鼓祖廟
- 在銅山區(qū)大彭集村。傳帝堯封彭祖于此,建大彭氏國。傳彭祖是中國氣功和烹飪之祖。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舉行盛大廟會。
- 茅村漢畫像石墓
- 在徐州市郊鳳凰山西麓、銅山區(qū)茅村。1952年2月清理發(fā)掘。墓室全部石建,石縫之間灌有灰漿。墓室計有3進,正室位墓的正中,分前室(長方形)、中室(方形)、后室(長方形)三部分。墓室全長10.4米、寬6.9米。全墓連同長廊和正側(cè)各室大小計8部。墓室內(nèi)有畫像石21面。畫像石內(nèi)容有車馬出行、雀戲、馬戲、雜技、宴飲、賓主會見以及亭臺樓閣和各種珍禽異獸等。此墓為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的東漢畫像石墓室建筑。
- 楚王漢墓
- 在銅山區(qū)北洞山。
玉佩—長5.8厘米,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 漢王拔劍墓
- 在銅山區(qū)漢王廟。
- 西漢楚王劉注墓
- 在銅山區(qū)。
劉注銀印—邊長2.1厘米,龜山漢墓出土。
- 文征明碑刻
- 在銅山區(qū)上洪村。
- 洞山漢墓
- 在銅山區(qū)上洪村。
透雕玉環(huán)—外徑7.9厘米,石橋(東洞山)漢墓出土。
鎏金銅掛山爐—通高21.9厘米,石橋(東洞山)漢墓出土。
銅鼎—通高21厘米,石橋(東洞山)漢墓出土。
- 蔡丘遺址
- 在銅山區(qū)上洪村。
- 丘灣古文化遺址
- 在銅山區(qū)上洪村。
睢寧縣
- 西漢九女墩墓
- 在睢城鎮(zhèn)西8公里的朱集鄉(xiāng)。
- 戚姬苑
- 在睢寧縣。
- 晉代石崇墓
- 在睢城鎮(zhèn)西北28公里的姚集鄉(xiāng)雙谷堆。
- 范丹墓
- 在睢城鎮(zhèn)西北28公里的姚集鄉(xiāng)雙谷堆。
- 白門樓
- 在睢城鎮(zhèn)北25公里的古邳鎮(zhèn)。
- 王祥履墓
- 在睢城鎮(zhèn)城南。
- 青陵臺
- 在睢寧縣古邳鎮(zhèn)。
- 圮橋
- 在睢寧縣古邳鎮(zhèn)。
- 白門樓
- 在睢寧縣古邳鎮(zhèn)。
- 明代湯慶墓
- 在睢寧縣。
沛縣
- 大風(fēng)歌碑
- 在沛縣博物館內(nèi)。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秋,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定。第二年冬,英布敗走。劉邦在班師途中,經(jīng)過故鄉(xiāng),置酒沛宮,召故鄉(xiāng)父老子弟同歡,酒酣,劉邦回顧自已戎馬倥傯十余載,不勝感慨。在席上唱出:“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風(fēng)歌》。后人勒石記之。現(xiàn)存碑2塊,均篆書。一塊高1.7米、寬1.23米,碑殘缺,字模糊,時代無考;另一塊為元大德十年(1306年)摹刻,碑高2.35米、寬1.23米,篆刻共4行,行5字。碑文為漢高祖劉邦作之《大風(fēng)歌》。據(jù)傳此碑是按照漢代原碑摹刻。
- 呂公墓
- 在沛縣沛城鎮(zhèn)。
- 呂布射戟臺
- 在沛縣沛城鎮(zhèn)。
- 樊巷
- 在沛縣沛城鎮(zhèn)。
- 八寶琉璃井
- 在沛縣沛城鎮(zhèn)。
豐縣
- 漢皇陵園
- 在城關(guān)鎮(zhèn)西北6公里的金劉寨。秦滅魏后,魏國大夫劉清(劉邦曾祖父)遷居至此,種田植桑,取名劉莊。為躲避秦兵追殺,改為金劉莊。村西有漢祖墓皇陵。
- 蕭何宅
- 在城關(guān)鎮(zhèn)。
- 唐詩人賀知章墓
- 在城關(guān)鎮(zhèn)東北22公里的賀堌集。
- 漢畫像石墓
- 在和集鄉(xiāng)娥墓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