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名勝古跡
資陽市
雁江區(qū)
- 王褒墓
- 在區(qū)北10公里墨池壩。墓冢高5米,呈圓形,直徑20米,墓前石碑正中陰刻楷書“西漢諫議大夫王褒之墓”,為明萬化二十三年(1487年)提督學校四川按察司僉事潘璋書立。碑高2米,寬1米。墓西有一水池,長7米,寬4米,窺之則黝,擢之則瑩,揚之則香,吸之則甘,終年不竭,傳為王褒滌硯之處,故名墨池。附近還有一小池,傳為小墨池。王褒,蜀資中西漢壩(今資陽縣墨池壩)人。西漢詞賦家。
- 禱尼山大佛
- 在區(qū)南30公里騎龍坳禱尼山。為彌勒結(jié)跏趺座佛,高10.5米,肩寬6.2米,頭高3.3米,雙手合十。從風蝕雨剝的碑文中辨認,該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原為露天佛,宋淳熙元年(1174年)仿效石拱橋建筑,架設了跨度16米的條石拱洞,以蔽風雨。大佛兩側(cè)石壁碑文重疊。
安岳縣
- 賈島墓
- 在安岳縣城南1公里安泉山麓。墓長、寬各12米。1954年重建祭堂一間,存歷代文人題記碑刻。賈島(779-843),范陽(今北京)人。唐詩人,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司倉參軍,死于任所。
- 圓覺洞造像
- 在安岳縣城東南2公里云居山。造像分南北二部,北面為一大洞和四大龕,大洞十二圓覺像已殘缺不全。其他四大龕均高8米,寬5米,深4米,是此洞雕刻精華。最左一龕刻十三層浮雕石塔,高7米,巍峨矗立。其余3龕,中龕鐫立佛像。左右兩龕,右為大勢至菩蒴立像,左為觀音立像。大勢至菩薩身高6米,手持蓮花,觀音菩薩身高7米,手抱寶瓶。四大龕并列在石壁上,莊嚴雄偉。佛龕和觀音龕側(cè)的飛天,舞姿翩翩,富有動感。南面40龕,造像千余尊,刻于唐、五代至宋。
- 木門寺
- 在安岳縣石鼓鄉(xiāng)。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觀音殿、祖師殿及石塔亭,為明、清建造。祖師殿為清雍正四年(1726年)之三重檐木構建筑。殿內(nèi)石塔亭則為明代所建,亭中置八方形無際禪師石塔,共5層,高4.49米。塔亭全用石料砌成,為無券拱形之無梁建筑,為四川所罕見。
- 臥佛院*
- 在安岳縣城北25公里八廟場臥佛溝內(nèi)。今院毀,佛像、經(jīng)窟仍存。溝內(nèi)計有石刻摩崖造像大小1613尊;經(jīng)龕15窟;刻經(jīng)而未刻或未竣工的經(jīng)洞39個,整個造像區(qū)長865米,龕窟139個。造像中最大者為臥佛,依崖鑿成,長23米,為釋迦牟尼涅般像。周圍刻諸弟子,神態(tài)各異。臥佛側(cè)巖壁上有唐開元時(713-741)的題記。造像中最小者僅9厘米。15龕經(jīng)窟的刻經(jīng)為154平方米,刻有經(jīng)文約40余萬字。臥佛刻經(jīng)均開鑿于唐開元年間。
- 毗盧洞造像
- 在安岳縣東南50公里石羊場附近塔子山上。造像分布在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觀音堂等處。毗盧洞寬約14米,高6.6米,深4.5米,洞口有蓮花石,上刻佛像3尊。洞中主像刻毗盧佛。洞中其他造像,排列有序,華麗異常。幽居洞中有一井,又名水觀音洞,刻觀音坐像。千佛洞中刻一佛、二菩薩像,另浮雕小佛300余尊。觀音堂鐫佛、菩薩、供養(yǎng)人等小像20余尊。雕刻最精美者為觀音坐像。就其造像風格等觀之,當為宋代佳品。
- 道林寺
- 在安岳縣姚市鄉(xiāng)獅子山麓。始建于元,為無際禪師道場。歷經(jīng)沉浮,現(xiàn)僅存大雄殿和御碑殿。大雄殿為單檐歇山式,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面闊3間18.6米,進深3間13.6米,通高11米。藻井63幅,彩繪龍、法輪、太極圖等圖案,頗為精致。原有明代壁畫12幅,繪十二圓覺像,現(xiàn)已大部損毀。
- 華嚴洞造像
- 在安岳縣石羊鄉(xiāng)箱蓋山上,距縣城約56公里。造像在華嚴寺內(nèi),依崖鑿洞,高6米,寬約9米,深10米。洞正壁造華嚴三圣像,中為毗盧舍那佛,文殊騎青獅居左,普賢騎白象居右。兩壁各刻五菩薩像,為造像之最精美者。上層刻樓臺亭閣、樹木、人物、鳥獸等。其左側(cè)為般若洞,正壁刻一佛、二菩薩。兩壁下層刻十八羅漢,上層刻二十四諸天,形象古樸。
- 名山寺摩巖造像
- 在安岳縣頂新鄉(xiāng)虎頭山頂。又稱虎頭寺?;㈩^山層巒疊翠,群山拱衛(wèi),形若猛虎視諸峰。山上古道壁立,環(huán)山佛像如林,雕刻于絕壁之上?,F(xiàn)存摩巖造像63尊,明、清以來的碑刻27通。造像數(shù)量雖不多,但規(guī)模宏大,高5-7米的8尊,1-4米的50余尊,皆造于峰頂絕壁四周,頗為雄偉壯觀。原頂上有名山寺,今已不存,但摩巖造像保存完好。其中有一龕單刻的文殊師利菩薩,高達5米,左手外伸托書達1.5米,書和手的重量在500公斤以上,而經(jīng)千年不毀,全靠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撐。
樂至縣
- 樂至臥佛
-
在樂至縣東30公里回瀾區(qū)馬鑼鄉(xiāng)臥佛寺。又名釋迦牟尼涅般像。寺已毀。臥佛鑿于半山崖壁,頭東腳西,背南面北。全長10.5米,寬2.42米,頭長2.1米,手掌長1米。在臥佛附近有大小20余龕佛像。從造像的風格看,似屬晚唐和宋代的作品。
天池鎮(zhèn):南塔、北塔、寇公(準)書洞
石佛鎮(zhèn)水口寺:金川寺
回瀾鎮(zhèn):清建鄧躍昆功德石碑坊、蒙陽山唐代摩崖石刻造像
龍門鄉(xiāng):清重建報國寺
雙河場鄉(xiāng):朝陽洞、朝陽水庫
勞動鎮(zhèn):陳毅故居
簡陽市
- 宋建白塔
- 在簡城鎮(zhèn)南。
東溪鎮(zhèn):附近有大佛石窟、潦水洞、東崖等名勝古跡。
踏水鎮(zhèn):附近逍遙洞有漢墓和歷代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