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名勝古跡
日照市
- 東海峪
- 在日照市內(nèi)東港區(qū)。
- 兩城鎮(zhèn)
-
在日照市內(nèi)東港區(qū)。為西漢梁鄉(xiāng)侯國、北魏梁鄉(xiāng)縣城故址。西北部有龍山文化遺址。(有關(guān)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龍山文化獸面紋玉錛(局部)—玉錛長18厘米,墨綠色玉,1963年發(fā)現(xiàn)。
- 堯王城
- 在日照市內(nèi)東港區(qū)高興鄉(xiāng)。
- 海曲古城
- 在日照市內(nèi)。
- 昌母崮
- 在日照市內(nèi)。
- 衛(wèi)城遺址
- 在日照市內(nèi)東港區(qū)安東衛(wèi)。
- 河山石壁鐫刻
- 在日照市內(nèi)。巨幅“日照”二字為漢字摩崖石刻世界之最。
五蓮縣
- 五蓮山
- 在五蓮縣東南。方圓13平方公里。山有奇峰異石,主峰海拔515.7米,四周有五峰圍列,遠望如蓮花,故名。大悲峰南麓山坳,舊有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建造的光明寺,已廢圮。寺東望海峰頂尚存清代修建的望海亭,原5層,后遭雷擊減建為3層,高9米,登亭東眺黃海,水天一色。凌晨觀日出,景色尤奇。
- 九仙山
- 在五蓮縣松柏鄉(xiāng)。
- 丹士龍山文化遺址
- 在五蓮縣丹士村。
- 齊長城遺址
- 在五蓮縣松柏鄉(xiāng)。
- 盤古城戰(zhàn)國兵營遺址
- 在五蓮縣。
- 戰(zhàn)國時營壘遺址牌孤城
- 在五蓮縣張家村。
莒縣
- 莒國故城
- 在莒縣城區(qū)。為兩周時莒國都城。周武王十三年(約前11世紀),封少昊之后茲輿期于莒,東周考王十年(前431年)為楚所滅,計二十三傳。漢文帝封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亦都于此,直至漢末,多為王都。城規(guī)模宏大,面積為今莒城六倍。今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一帶,東西各有長200米、高3米的殘垣,東南角一帶有明顯高地。二城西南角至東南角有斷續(xù)殘垣700米,高8-9米。莒國故城歷史悠久,文物豐富。
- 陵陽河遺址
- 在莒縣城東南10公里,東鄰寺固山,西為平原,陵陽河由東向西流經(jīng)遺址北部。屬原始社會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存(有關(guān)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1957年發(fā)現(xiàn),面積約4萬平方米,1963年首次試掘,1979年又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掘,清理墓葬36座。墓葬之大,隨葬品之多和文物研究價值之高,為考古學界所矚目??逃谔兆鹕系?個圖像文字,有人認為是我國由蒙昧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成套釀酒器(陶甕、陶尊、濾酒漏缸)和大量飲酒器(高柄杯、觶形酒壺等)的發(fā)現(xiàn),證明我國早在5000年前就已經(jīng)掌握了釀酒技術(shù)。19號墓出土的完整牛角號,長0.32米,形似黃牛角,紅陶夾砂,制作精細,吹之聲聞數(shù)里,是原始社會遺址中的首次發(fā)現(xiàn)。墓葬規(guī)模大小不一,隨葬品多寡懸殊:多者達200余件,少者僅6件。
- 定林寺
- 在莒縣城西浮來山。寺相傳始建于南北朝?,F(xiàn)存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分前中后三院,面積5406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大佛殿、校經(jīng)樓、三教堂等。校經(jīng)樓原名毗盧閣,清同治十三年臨沂知縣長庚為紀念劉勰校經(jīng)而易現(xiàn)名。劉勰(約465-約532),原籍東莞縣(今屬山東)人。所撰《文心雕龍》為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名著。晚年出家,法號慧地,棲息定林寺以終。寺前巨石上鐫刻“象山樹”三篆字,落款“隱士慧地題”,傳為劉勰書。建國后建六角飛檐碑亭保護。大佛殿前有古銀杏樹,高24.7米,徑15.7米,果實累累,蔚為奇觀。為天下銀杏第一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樹,被列入“世界之最”和《世界吉尼斯大全》。相傳春秋時魯公與莒子曾會盟樹下。寺周尚有臥龍泉,經(jīng)石峪、清泉峪、朝陽觀、仙書石及莒子陵等古跡。
- 漢城陽王(劉章)墓
- 在莒縣陵陽鄉(xiāng)大河北村北。
- 玉皇山
- 在莒縣。
- 齊家莊漢墓群
- 在莒縣。
- 東莞齊長城
- 在莒縣。
- 劉勰故居
- 在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