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樺(1907-1994)
李樺(1907-1994)廣東省番禺人。原名李俊英。出生在廣州一家瓷器店里,取名“泉仔”。父親不善經(jīng)商,家道敗落。
李樺十四歲時進廣東省無線電臺學習,一年以后被分配在廣州無線電臺當報務員。1923年,勤奮好學李俊英偷偷地考上了剛成立的廣州市立美術(shù)學校。為了不影響家庭收入,他開始了艱苦工讀生活,白天到美術(shù)學校上課,夜里在無線電臺上夜班。1925年,廣州爆發(fā)了省港大罷工,國民革命軍即將揮師北伐,廣州革命熱潮高漲。他親眼目睹“沙基慘案”,畫了許多反對英帝國主義的宣傳畫和漫畫。由于他工作表現(xiàn)突出,1925年曾隨廣州考察團赴日本考察兩個月,這使他開擴了眼界,加強了改變祖國命運的決心。他繼續(xù)緊張地奔波于家庭、學校、電臺之間,苦苦熬過了四年,直到畢業(yè)。
在美術(shù)學校學習期間,他與同班女同學梁益堅志同道合,感情深厚。1930年,他們在報上刊登了結(jié)婚啟事,便東渡日本。梁益堅進了東方女子美術(shù)大學,李俊英進了私立川端美術(shù)學校,開始了他們清苦的留學生涯。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李俊英、梁益堅與許多留學生憤然離開日本,返回祖國。
迫于生計,李俊英又回到電臺去做報務員。直到1933年,他才有機會到母校廣州市立美術(shù)學校任教。從這時起,他開始使用李樺這個筆名。正當他滿懷欣喜迎接新生活時,他的愛妻卻因難產(chǎn)而被奪去年輕的生命,這使他悲痛欲絕。他為女兒起名“紀慈”,讓她永遠記住慈愛的母親。在魯迅提倡木刻、創(chuàng)辦暑期木刻講習會的影響下,李樺于1934年6月19日在廣州組織現(xiàn)代版畫會。同年12月中旬李樺給魯迅寫了一封信,寄上作品,報告現(xiàn)代版畫會的情況。幾天后,就收到了魯迅的回信,魯迅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成績,指出不足之處,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李樺毅然將四歲的女兒托付岳母照看,于1937年月11月參軍。一年之中,他隨軍走遍了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的廣大地區(qū),親眼見到日寇在我國城市和農(nóng)村奸淫燒殺后的悲慘情景。在緊張的行軍途中,他畫了很多揭露日寇暴行、表現(xiàn)我國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速寫和戰(zhàn)地寫生。1938年6月12日,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xié)會(簡稱“全木協(xié)”)在武漢成立。李樺是發(fā)起人之一,他被選為理事。
抗戰(zhàn)勝利了。李樺離開軍隊,來到上海。1946年6月,在上海的版畫家決定恢復“全木協(xié)”,改名為中華全國木刻協(xié)會。1946年10月,周恩來在上海馬斯南路中共代表團上海辦事處,接見了李樺、王琦、陳煙橋、丁聰、余所亞等進步木刻家與漫畫家,進行了親切的交談,為新興木刻運動與進步漫畫運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李樺受到極大的鼓舞,夜以繼日地勤奮創(chuàng)作。1947年8月,陳煙橋突然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此時李樺的處境也十分危險,在上海已無法安身。恰好收到徐悲鴻的邀請信,使來到國立北平藝專任教,講授西洋美術(shù)史。
李樺對北平這座文化古都獨有鐘情,他觀察著北平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逛到了天橋。那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靠一技之長,生活在最底層,引起他無限同情。每逢星期天,他都去畫速寫,最后選出十八幅,組成《天橋人物》組畫。徐悲鴻見了這組水墨畫,非常贊賞,后來李樺又創(chuàng)作了一套《窯工汗血》的水墨組畫,這是當時門頭溝礦區(qū)的寫生。
1948年底,徐悲鴻等北平藝專的一些主要負責人抵制了南遷的決定,帶領(lǐng)全校師生,進行護校和迎接解放的工作。李樺與葉淺予、董希文、周令釗等印了大量的宣傳畫。李樺刻了兩幅,其中一幅是《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那天清晨,藝專師生走向街頭,把這批木刻宣傳單貼滿全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樺全心全意轉(zhuǎn)向教學。1954年由李樺負責籌建中央美術(shù)學院版畫系?!拔母铩笔顾膭?chuàng)作中斷了十年。1976年起,他又重新挑起了系主任的重擔,毅然走上教學崗位。1980年10月,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成立,李樺被選為協(xié)會主席。1983年,中央美術(shù)學院、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為李樺從事美術(shù)教育和版畫事業(yè)五十年,舉行了慶祝大會。
在李樺一生六十多年的藝術(shù)生涯中,他不但以精湛的藝術(shù)深入人心,而且以高尚的人品受人景仰。他的全部作品和著作,體現(xiàn)了他作為藝術(shù)家的輝煌。(編者注:摘自林霞撰寫的文章《李樺》,建議讀者閱讀全文。)
木刻《取暖》(19.5x17cm)1940年 自藏
套色木刻《辱與仇》(18x21cm)1940年 自藏
木刻《民主進行曲》(18.5x24cm)1947年 自藏
套色木刻《捕魚》(22x33.5cm)1956年 中國美術(shù)館藏
套色木刻《夏日》(19x28cm)1956年 自藏
木刻《六月慶豐收》(29x40cm)1957年 自藏
《一樓蓋成一樓又起》1959年 中國美術(shù)館藏
木刻《移山堵?!罚?3.5x46cm)1959年 自藏
木刻《首都的清晨》(35x46cm)1979年 自藏
《怒潮》組畫
黑白木刻《抓丁》(《怒潮》組畫之二)(20x27cm) 1946年
黑白木刻《抗糧》(《怒潮》組畫之三)(20x27cm) 1946年
黑白木刻《起來》(《怒潮》組畫之四)1946年 中國美術(shù)館藏
《天橋人物》組畫
紙本水墨《耍猴的》(《天橋人物》組畫之二)(46x28cm)1948年 自藏
紙本水墨《說書的》(《天橋人物》組畫之三)(46x28cm)1948年 自藏
《窯工汗血》組畫
紙本水墨《窯工汗血》之一(40x28cm)1948年 自藏
紙本水墨《窯工汗血》之九(40x28cm)1948年 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