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古氐、羌、冉等諸部落地。秦置湔氐縣,屬蜀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析蜀郡北部置汶山郡,屬益州。地節(jié)三年(前67年)省汶山郡,改北部都尉。三國蜀又置汶山郡。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置繩州,治廣陽縣(今茂縣),改北部都尉置北部郡。西魏增設(shè)鄧州,轄鄧寧郡(今南坪)。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改繩州名汶州。天和元年(566年)置翼州(治今茂縣)。二年置覃州(治今若爾蓋)。六年置扶州(治今松潘)。
隋初罷郡,大業(yè)改州為郡,三年(607年)置汶山、同昌2郡。唐置茂、松、維等州及羈縻州。宋為茂、松、威州(威州治今理縣)。元為茂州、松州、潘州。明洪武中改松、潘兩州為松潘衛(wèi)。清改衛(wèi)為松潘直隸廳,茂州仍置,增設(shè)理番、懋功2直隸廳。1913年改州、廳為縣,翌年屬西川道。1950年為茂縣專區(qū),屬川西行署。1953年改為四川省藏族自治區(qū)。1955年改四川省藏族自治區(qū)為阿壩藏族自治州。1987年改阿壩藏族自治州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郵編:624500
區(qū)號:0837
九寨溝
四姑娘山下的秋色
松潘黃龍
貫穿四川省西北部藏族自治區(qū)的成(都)阿(壩)公路在11月10日全線通車后,這一偏僻的地區(qū)已和四川省中部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公路全長450多公里。(1955年)
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的寨頂曬場。(1964年 吳祖政攝影)
草地新圖(1975年)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吃過的野菜。
今日兩河口。
興旺的牧場。
草地上的新城——紅原。
瓦切公社的干部和社員發(fā)揚紅軍長征過草地的革命精神,改造日根沼澤地。
開溝犁在改造沼澤地。
阿壩藏族自治州委書記、唐克公社一隊黨支部書記旦真(左)和社員一起剪羊毛。
翻身牧民的新一代正在健康成長。這是草地上一個大隊辦的小學的學生在課間作游戲。
翻身牧民仁真吉現(xiàn)在是軍馬場的醫(yī)生,一家過著美好的生活。在舊社會,她的祖祖輩輩都給農(nóng)奴主當奴隸。
藏族社員在民族貿(mào)易公司選購自己喜愛的商品。
在海拔三千四百多米的高寒草地,試種油菜獲得畝產(chǎn)一百五十斤油菜籽的好收成。這是豐收在望的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