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桂林市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秦屬桂林郡地。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始安縣,治今桂林,為廣西最早縣之一,屬零陵郡。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治始安縣。西晉改屬廣州。東晉復屬荊州。南朝宋改屬湘州。南朝梁大同六年(541年)析湘州西部置桂州,治始安縣。隋廢州存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郡置桂州,至德二年(757年)始安縣改為臨桂縣。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桂州為廣南西路治,桂林首次為廣西首府。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改桂州為靜江府。元改府為路,廣西行中書省亦治此。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靜江路為桂林府,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清為廣西省治。1914年為桂林道。1950年桂林市為省轄市。1958年劃歸桂林專區(qū)。1961年改為自治區(qū)轄市。1988年桂林市和桂林地區(qū)合并,組建新的地級桂林市。
-
郵編:541002
區(qū)號:0773
秀麗的漓江(1953年)
流經(jīng)桂林市區(qū)的漓江。從這里順流而下,就進入全江風景最好的地區(qū)了。
這里是桂和陽朔的分界處。巖石右面屬桂林,左面就是陽朔了。
這里是漓江近陽朔段風景有名的地區(qū)之一。
夕陽斜照在漓江上。
漓江鑼鼓灘(1954年)
漓江鑼鼓灘
陽朔山水(1957年)
陽朔山水(之一)
(之二)
(之三)
漓江(1957年)
1957年的漓江
廣西僮族自治區(qū)的療養(yǎng)院(1959年)
廣西僮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的郊外,新建了一些療養(yǎng)院。
漓江(1959年)
漓江
蘆笛巖(1962年)
我國的著名風景勝地桂林,新近發(fā)現(xiàn)了一處離奇的巖洞。它座落在桂林市西北的茅茅頭山,距市中心區(qū)約六公里。
這是巖洞中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題字:“貞元八年十月”?!柏懺笔翘频伦诘哪晏?,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距今已1170年。這則字跡只剩下這六個字,全句已看不清楚。
“景太七年義寧西鹽二處返(反)亂被魯(擄)婦女無數(shù)。”
“景太七年丙子歲人馬有難”這兩則題字反映了公元1456年,明代宗朱祁鈺等大漢族主義者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沖突。
題字中的壬辰年,即南明永歷六年,公元1652年;癸巳年即永歷七年,公元1653年,題字記載清兵兩次攻占桂林時肆行搶掠和屠殺人民以及群眾入巖避難的情況。
洞內(nèi)石柱頂天立地。
形如宮殿的巖洞。
變幻奇異的巖洞頂端。
令人懷戀的漓江(1963年)
漓江晨霧。
漓江伐舟。
伏波山下。
興坪曉霧。
興坪附近。
從碧蓮峰下看漓江。
浪石夕照。
漓江飛瀑(1964年)
漓江飛瀑
從桂林到陽朔(1978年)
桂林市。
桂林獨秀峰。
桂林象鼻山。
桂林塔山。
桂林駱駝山。
桂林漓江飯店。
桂林蘆笛巖內(nèi)“田園風光”。
陽朔城一瞥。
九馬畫山。
漓江煙雨(興垀)。
陽朔書僮山。
二郎峽。
桂林試劍石。
風光。
桂林山水(1979年)
漓江日出。
九馬畫山。巖壁上布滿各色石紋,細看好似九匹駿馬畫象。
桂林蘆笛巖。巖洞深邃,鐘乳石筍多姿。
從空中看漓江山水。
漓江。